經營成本:分析亞太化學品供應鏈中的風險與破產趨勢 

更新於2025年10月16日

對於高度週期性的化學品行業來說,管理信用風險至關重要。儘管亞太地區推動了全球大部分產出,但該行業在全球和亞太地區的整體評級仍保持在中等風險。這表明,儘管有所增長,潛在的財務脆弱性仍然存在,並因產能過剩、地緣政治衝突和破產增加而加劇。本次數據深度分析將著眼於 2025 年化學品公司必須監測的關鍵財務和市場風險,重點關注地區的財務健康狀況。

摘要

  • 全球風險: 2025 年全球和亞太化學品行業被評為中等風險
  • 破產浪潮: 預計 2025 年台灣 (+8%) 紐西蘭 (+5%)企業破產增長最高
  • 投資轉變: 亞洲(由中國主導)是資本支出 (CAPEX) 的絕對領導者,佔全球總資本支出的 70%。 

化學品行業極易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特別是像烏克蘭和以色列衝突這樣地緣政治風險,這些衝突持續擾亂能源價格和航運路線。這導致了戲劇性的權力重新分配,歐洲因高昂的能源成本而失去工業競爭力(去年歐洲天然氣價格比美國高 3.9 倍)。儘管亞洲和美國公司從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中受益,但由於產能過剩,該領域仍面臨低定價能力的困境,特別是對於石化產品等大宗化學品。

中國是全球領先的消費者和生產國。其市場佔有率在過去十年中顯著擴大(從全球銷售額的 34% 增至 43%)。然而,這種快速增長,尤其是在生產方面,已經超過了需求水平,造成了產能過剩,正在給整個地區的價格帶來下行壓力。這種過剩產能是南韓日本主要公司苦苦掙扎並將其戰略轉向更高價值特種化學品的關鍵原因。

亞太地區的企業破產預計將在 2025 年同比增長 +5%。雖然一些在 2024 年達到高點的國家預計會扭轉趨勢(例如,澳洲為 -2%,新加坡為 -4%),但由於外部需求疲軟和長期高利率的滯後效應,其他國家則出現顯著增長。 

台灣 (+8%)紐西蘭 (+5%) 是預計破產增長最大的國家。因此,公司必須仔細監測其供應商和客戶的財務健康狀況,因為結構性轉變和貿易戰可能會創下大型破產的新紀錄,增加骨牌效應的風險。 

數據顯示,2025 年將是高投資(亞洲佔全球資本支出的 70%)和高風險的一年。對於化學品行業的參與者來說,成功應對這一年不僅需要關注印度和特種化學品等增長市場,還需要實施強大的風險管理策略,以保護現金流免受該地區日益增長的破產浪潮的影響。 

準備好追蹤客戶的財務健康並保護您的現金流免受市場風險的影響了嗎?立即下載我們全面的化學品行業報告。